一、元嘉“草草”是哪一次?尚求100
南宋词人辛弃疾在镇江做官时,曾登临北固山,他望着险固山峰和滚滚而逝的长江,看着脚下这片曾经叫京口的英雄土地,写下了那篇豪放的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。在“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豪情中,接着“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”,两厢如此鲜明的比较,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。
气吞万里如虎指的是北伐战功赫赫的宋武帝刘裕。
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叛乱的桓玄,曾二次北伐,灭了后秦和前燕两国,将东晋土地扩张到黄河以南,囊括山东半岛和河北之地,恢复了自永嘉之乱双双失去的洛阳和长安,其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逼退了10万强大的北魏步骑。因此辛弃疾一想起刘裕,内心不由得产生了一种豪迈。
在辛弃疾意犹未尽之时,突然“元嘉草草”,仓皇北顾起来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元嘉是刘裕三儿子刘义隆的年号,所谓元嘉草草就是指刘义隆大败而归的北伐。
展开剩余88%刘义隆任上,进行了三次北伐,辛弃疾的“元嘉草草”是指刘义隆的第二次即元嘉二十七年的北伐。
可是,辛弃疾从浪漫主义词人的角度出发,要抒发他的北伐情感,因此,为了借古讽今他将刘义隆的北伐说成元嘉草草。其实刘义隆的北伐并非“草草”,而是天时地利与人和之下的北伐,他的失败另有原因。
二、支持北伐的基础:元嘉之治
虽然被辛弃疾以仓皇北顾相贬,其实宋文帝刘义隆是个好皇帝。
刘义隆是刘裕的第三子,他不是刘裕钦定的太子,只是他的两个哥哥,身为太子的大哥刘义符和二哥刘义真都不是做皇帝的料,忠于刘宋的几个顾命大臣废了他的两个哥哥让他当了皇帝。
可是刘义隆和他的两个哥哥不同,他是“博涉经史,善隶书”的人,这说明了他两个方面的能力:博涉经史说明刘义隆不是书呆子,是有经世济民的学问;善隶书说明刘义隆已经融入了刘裕身前一直想融入的世家门阀体系,因为要进入世家门阀的圈子,首先就要有文化。
事实证明了刘义隆的谋略和魄力。
刘义隆杀了刘裕为他大哥钦定的顾命大臣,手法堪称老道。面对似乎牢不可破的徐羡之、傅亮、谢晦和檀道济的四个顾命大臣联盟,刘义隆采用了两个步骤,先分化瓦解,再各个击破。
刘义隆独掌大权之后,开始了他伟大的元嘉之治。
刘义隆元嘉之治在政治和经济上使得刘宋的综合实力迅速提高:
东晋以来,实行王导开创的“愦之政”,虽然在特定的时刻稳定了人心,可是日久之后,使得官场越来越腐败,“居官无官官之事,处事无事事之心”。刘义隆亲政后,派16名特使对各地进行巡查,“观察吏政,访求民隐”并鼓励各级官吏上书言事。
刘义隆的举措,使得刘宋官场焕然一新,清官迭出,被司马光称为“吏不苟免,民有所系”。又由于魏晋以来玄学兴起,整个社会崇尚清谈,虚无散漫,压缩了wx.b7v8r.com儒家的空间尚求100,虽然产生了灿烂的文化,却在政治上显得颓废而不思进取。刘义隆大力恢复儒学的地位,同时又不否定玄学,使得当时儒学、文学、史学和玄学并存。
而儒学地位的恢复,使得社会变得务实和进取。
东晋以来王导的倡导的“清静为政,绥抚南北”,使得“民不治久矣”,而随着刘义隆对儒学地位的恢复,整个社会开始讲秩序,重视法制,改变了门阀制度下社会的不公平,使得社会进入了良性运转。
同时,刘义隆还鼓励大力发展农业,奖励开垦,减租减息,限制豪强兼并土地。
在刘义隆的治理下,刘宋出现了自西晋太康之治140年后的元嘉之治。对刘义隆的元嘉之治,沈约给了实事求是的评价:至于元嘉末,三十有九载,兵车y9.b7v8r.com勿用,民不外劳,役宽务简,氓庶繁息,至余粮栖亩,户不夜扃,盖东西之极盛也。元嘉之治的重点在于,“兵车勿用”,即刘义隆不是穷兵黩武的君主,而是专心于国内建设的君主。
三、所谓元嘉草草的北伐其实并非草草
刘义隆是个好皇帝,可是他却生不逢时,因为他所处的时代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,北魏雄主拓跋焘。
自刘裕北伐后秦时,北魏就是一个劲敌。当刘裕灭了后秦想一心一意对付北魏时,留守建康的刘穆之死了,刘裕不得不中断北伐。
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,刘裕死后,雄才大略的拓跋焘成为北魏国主,在国家治理上,他采取了和刘义隆几乎相同的措施“偃武修文,理废职,举逸民”。
可是,相比南朝,北魏在苦寒的北方,而且是以游牧为本的民族,比农耕的南朝有着天然的侵略性。
在刘裕死后,拓跋焘的父亲拓跋嗣就对刘宋开始了骚扰,占领了黄河以南的虎牢地区,对刘宋已经有了军事优势。
当拓跋焘在北方纵横驰骋取得成绩后,他必然向南方的刘宋伸手,最初是受到崔浩的制约。崔浩死后,拓跋焘向南方用兵只是时间问题。
拓跋焘想对南方用兵,南方的刘义隆也想对北魏用兵,讨还被占领的虎牢地区。
早在元嘉七年,即公元430年,刘义隆就给拓跋焘写信,要求拓跋焘归还黄河以南的地区,拓跋焘自然不答应,于是刘义隆进行了对旨在对河南地区进行收复yz.b7v8r.com的第一次北伐,这次北伐先赢后输。而这一次刘宋和北魏的交战,已经体现了北魏对刘宋具有明显的军事优势,对此,刘义隆也看得很明白,他开始安心内部建设,于是他治下的国家慢慢走向“元嘉之治”。
可是,拓跋焘既然雄才大略,他就要统一天下,在和刘宋碰过一次并尝到甜头后,他对征服南朝越来越有信心,于是除了对已经获得的河南加强治理,更在山东地区不断制造边境摩擦,只是有崔浩从中劝阻,拓跋焘才没有大规模南下。
有这样一个强邻,刘义隆不可能熟视无睹,可是他并没有立刻对拓跋焘发起反击,而是一心一意搞建设,聚精会神谋发展。
一直到元嘉二十三年即公元446年,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。
卢水族盖吴突然起兵叛魏,响应者达10余万,并主动上书刘义隆,要求归附,刘义隆立刻表示支持。
而北魏境内,随着盖吴的起兵,响应者风起云涌,虽然第二年盖吴就被镇压,可是他引发的各地叛乱却并没有平息,使得拓跋焘的军队疲于奔命。
盖吴的起兵,让一直对北魏采取守势的刘义隆突然看到了机会,从这一年开始,他开始进行北伐规划。
公元446年,刘义隆让自己的第三子刘骏任雍州刺史;公元449年即元嘉二十六年,刘义隆让第六子刘诞“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”,第四子王8z.b7v8r.com铄为豫州刺史,并在襄阳设置大型兵站。元嘉二十五年即公元448年,刘义隆开始为北伐打预防针,他下诏:安不忘虞,经世之所同;治兵教战,有国之恒典。……今宣武场始成,便可克日大习众军。当因校猎,肄武讲事。
此时正是元嘉盛世,刘义隆开始将人们的注意力转向武事。就在这时,又发生了一件让刘义隆无法容忍的事。
元嘉二十七年春,即公元450年,拓跋焘侵略淮北,大肆抢掠,这让经历元嘉之治后富起来刘宋上下义愤填膺。刘义隆终于忍无可忍,决定向拓跋焘开战。
四、北伐失败的最根本原因
刘义隆向拓跋焘的北伐,出动了数路大军,其中不乏名将,可是刘义隆却用错了一个人,此人就是宁朔将军王玄谟。
王玄谟“苛克少恩”,并不适合带兵,可是此人又是一个马谡式的人物,经常向刘义隆谈“北侵之策”,王玄谟的好口才听得刘义隆热血沸腾,“有封狼居意”。
刘义隆的缺陷在于他从未经历过战争,于是在选将的问题上,他选择了口才好的王玄谟,交给王玄谟“戈船一万”,而且尽是精锐。可是打仗bc.b7v8r.com不是耍嘴皮子,王玄谟军围攻小小的滑台居然十几天都拿不下,结果拓跋焘亲率主力来到,对王玄谟部进行反包围。王玄谟的军队战斗力并不次于拓跋焘,而且装备更加精良,可是王玄谟对下属不知抚恤,而且听不进意见,还对下属任意杀戮,于是“将士多离怨”,他手下的这支精锐,还没有和拓跋焘交战就一哄而散。
王玄谟的军队一败,立刻冲击到刘宋的其他各军,使得各军相继败退。拓跋焘军长驱直入,一直杀到建康城下的瓜步。
刘义隆望着兵临城下的拓跋焘大军无计可施,只能通过“献百牢……请进女于皇孙以求和好”的方式向拓跋焘祈求退兵,拓跋焘认为“师婚非礼,许和而不许婚”方才退兵。
可是,拓跋焘军的深入,给刘义隆近三十年的元嘉之治带来极大破坏。拓跋焘退兵后,俘虏了一万余户人家北归,对“徐、豫、青、冀、二兖六州杀略不可胜算,所过州郡,赤地无余。”不仅是这7a.b7v8r.com几个地区,还对淮北地区进行大肆杀戮和破坏。拓跋焘的掳掠,使得刘宋耗费损失巨大,终止了蒸蒸日上的元嘉之治。造成拓跋焘深入宋境的根源,在于王玄谟的马谡之才,直接原因在刘义隆的选将。
因此,辛弃疾的所谓元嘉草草只是抒发词人的愤懑情感而已,实际的元嘉北伐并不草草,而是天时地利人和,只是被庸将断送。
刘义隆北伐失败的原因,能找到一万种,可是根本原因不在于北伐是否草草,而在于刘义隆的用人,而他的用人又和他本人不识军旅以及用人太疑有关尚求100,最典型就是杀了名将檀道济这样的钢铁长城,而用了庸才王玄谟这样的纸糊长城。
发布于:四川省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