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1923年相识,到1926年相爱,鲁迅与许广平的感情一直很稳定,然而当鲁迅得知31岁的许广平怀孕时,突然间,他变得无所适从。面对许广平情绪激动地捶打自己肚子的情景联华配资,鲁迅没有上前阻止,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?
鲁迅和许广平的关系,实际上是一对革命伴侣的故事。五四运动爆发后,许广平所在的天津女子师范积极参与其中,许多后来的女革命家如郭隆真和邓颖超都曾在这所学校求学。许广平也加入了女界爱国同志会,成为该会刊《醒世周刊》的编辑,投身于写作、修改以及采访工作,表达她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。
在邓颖超等人的号召下,许广平还积极参与了公众演讲活动,她那洪亮的声音在天津的街头巷尾、在偏僻的乡村与农家小院中传遍。除此之外,她还参加了“抵制日货”的运动。五四运动的历练,让许广平逐渐成长为一名有革命理想的战士。
展开剩余77%1921年,许广平顺利结束了天津女子师范的学习,并开始从事教学工作。然而,她并不满足于现状,认为自己学到的知识仍然有限,于是她决定报考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,进一步深造。在这里,她遇见了鲁迅。虽然鲁迅身材矮小、打扮朴素,常穿着一件暗绿色的长袍,看上去并不引人注目,但他那深刻的思想让许广平深深折服。
鲁迅和许广平在反抗旧社会的理念上有着相似的见解,这使得两人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情谊。随着杨荫榆事件的发生,许广平与鲁迅的关系也更加亲密,他们互相关心、互相支持。在共同的斗争中,两人的思想逐渐一致,感情也悄然升温。1925年春,许广平在通过书信了解鲁迅的思想后,邀请了好友林卓凤一起拜访鲁迅家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许广平愈发关注鲁迅的工作与生活,尤其是他繁忙的教学和写作任务。为了减轻鲁迅的压力,许广平主动帮助鲁迅校对稿件,希望能够为他分担一些负担。鲁迅深知许广平的关心,但心中依旧有一个未解的“疙瘩”——他的妻子朱安。
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是一桩封建社会的婚姻,二人之间并没有感情。鲁迅始终保持着疏远的态度,尽管他尊重朱安,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冷漠的。鲁迅从未向许广平隐瞒朱安的存在,许广平对此并不在意,因为她明白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。对许广平来说,名分与身份并不重要,她更看重的是鲁迅对她的真心与感情。
然而,尽管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,他们却因各自的工作而不得不分开,鲁迅去了厦门,许广平去了广州。直到1927年冬,他们才再次相聚。1929年,许广平怀上了鲁迅的孩子,然而这个消息却让她感到极度羞愧,因为在封建社会,未婚先孕是不可接受的。许广平无法平复内心的焦虑,甚至用捶打自己肚子的方式来发泄压力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,鲁迅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无助。虽然他深爱许广平,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。在慌乱中,鲁迅写信给母亲鲁瑞,询问她的意见——是否应该留下这个孩子。鲁迅与朱安的婚姻一直是母亲鲁瑞安排的,虽然鲁迅心中无感,但她还是非常喜欢朱安。看到鲁迅的信,鲁母对这件事感到释然,认为既然许广平已经怀孕,那么就让她把孩子生下来。
十个月后,许广平顺利产下了鲁迅的孩子,命名为海婴。为此,许广平差点因难产丧命。得知此事后,鲁母特地从北京赶来看望他们,并为海婴准备了生日礼物。鲁母对于许广平从事的革命工作十分支持,尽管知道这项工作危险重重,但她始终不打扰,却也为他们的安危担忧。
1931年,鲁迅被捕的消息传到报纸上,鲁母十分焦虑,常常在夜里默默流泪。然而,当鲁迅寄来信件,说明自己只是丢失了一些物品,海婴得了疹子,但无大碍时,鲁母才放下了心。
许广平不仅为鲁迅照顾母亲尽心尽力,鲁迅去世后,她还承担起了赡养鲁母的责任。她心地宽容,不仅照顾鲁母,还接过了照顾鲁迅原配朱安的责任。许广平理解朱安的不幸,认为她的命运源于封建社会的压迫,而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女性,理应拉她一把。
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,许广平依然尽力让家庭过上舒适的生活。1938年7月,许广平从《鲁迅全集》的稿费中拿出一部分用于鲁母和朱安的生活费,剩下的则用来偿还鲁迅的治疗费和丧葬费。鲁母得知后非常担心,她知道许广平的收入不高,还要照顾海婴,因此在信中劝她少寄一些钱。然而,许广平坚决拒绝了,她认为无论如何,都不能让老人家受苦。
鲁母为许广平的艰辛而心疼,暗下决心自己节衣缩食,将省下的钱寄回上海。尽管生活非常艰难,但因为彼此的关爱,整个家庭依旧团结一心,共同面对着生活的种种挑战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